我到韓國擔任駐村藝術家,允諾了藝術總監幾件必須要完成的事情:
1. 安東藝術節 –踩街遊行編
2. 青松嘉年華 -開幕會個人開場演出
3. 青松嘉年華 –工作坊全體學員演
4. 濟州島 – 火舞演出編排
5. Do Pyeong 小學 – 啟蒙工作坊
所以當我恢復精神之後,我便開始著手進行舞蹈的規劃、呈現的方式以及服裝上的發想,
駐村時間雖然是一個月,不過活動卻在三個禮拜後就會畫下句點了,
時間只有短短的三個禮拜,該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,手工完成服裝、道具、布幕以及所有學員的火舞技能,
甚至,總監還額外希望,這一切的表演都能夠站在高蹺上呈現,
因此不單單只是技術上的表現,如何能夠在高蹺上安全的呈現出技藝和表演感,又成為了我新的使命。
來自各個不同國家的藝術家們,其實也都面臨了總總不同的情況,考驗著各領域藝術家的能耐。
最快迎接我的是濟州島的學員演出,這是一場我最為擔心的任務,因為考量整體進度的關係,外加上我需要額外到偏鄉學校安排工作坊,
為此我將學員分為三批,其中兩批分別在Namoodak劇場、偏鄉學校,另外一批則派發到濟州島演出,
但是濟州島演出的這個部分,因為我沒辦法親自前往現場,對於這群新學員,終究是有些難以放心。
因為如此,我特別安排一段不同以往的訓練方式,為得是在最短的時間內,可以做出一場堪稱表演的舞台呈現,
同時,在自身和觀眾的安全性之間,也額外做了好幾道層層的特訓。
最令我欽佩的是這群學員們,因為他們不僅僅前往濟州島演出,回來後還須要配合進度參加嘉年華開幕的表演,
因此在訓練的過程當中,他們不僅要學習火舞、高蹺,還必須花費心力學習街舞,
然而,為了呈現最好的一面,他們始終不喊苦。
我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,瞧見了韓國人的民族特性,那是堅忍不拔的意志,即使心力交瘁、體力不堪負荷,
為了達成使命,還是硬生生地站了起來繼續奮鬥,即便那看似效率低靡。
除此之外,服從指揮者,似乎也是他們奉行的一條圭臬。
於是乎,這一趟的韓國行,讓我開始慢慢地認識了,這個國家、這些人民。
留言列表